新丝路

字:
关灯 护眼
新丝路 > 北宋官家 > 第二章:权字之争

第二章:权字之争(第2/3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,赵祯便试着将精力放到了眼前的局面之上。

    目前看来,他这个开局还算不错。

    作为刚死了爹的皇太子,下一步等着他的,就是大宋朝的至尊宝座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不是大宋这个谁都打不过的朝代的话,就更好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……

    赵祯抬头看了一眼用手撑着额头,正在闭目养神的刘娥,心中又是一阵苦笑。

    就算是书上没讲过,但是,这位刘太后的名声,他多多少少也是听到过的。

    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歌女变成皇太后的传奇人物……

    虽未像武则天一样称帝,可却实实在在的垂帘称制,压制了赵祯这个正牌皇帝足足十年。

    甚至在临死之前,她还穿上了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衮袍,进到赵家的太庙当中,行了皇帝才能行的祭祀之礼。

    刚刚,虽然只是短短的片刻,但刘娥在赵恒去世之后的冷静和决断,还有在一众大臣面前毫不掩饰的凌厉气势,都更让赵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……这绝对是一位厉害人物!

    所以,哪怕是接下来即将继位为君,可头顶上有刘娥这样的人压着,他之后的日子,也只怕未必会好过。

    这般想着,安静的延庆殿中,却突然响起了一阵脚步声。

    赵祯抬眼看过去,却见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太监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当然,这么说也不准确,因为宋朝没有太监这个官职。

    对于这些宦官内侍,上位者一般直呼其名。

    其他情况下,通用的称呼是内人,若有品级的话,便和外朝一般,以官职相称。

    眼前的这位,名叫雷允恭,官至入内押班,所以更准确的称呼,应该叫雷押班。

    刘娥手下得力的宦官有很多,但是,大多都在各处有差事。

    雷允恭虽然不是其中官职最高的,可却是日常跟在刘娥身边,最受信任的两个宦官之一。

    听到脚步声,原本在闭目养神的刘娥也睁开了眼睛,虽然依旧撑着额头,但是身上却弥漫出一股淡淡的威严气息,问道。

    “时候过去不短了,遗制还未拟好吗?”

    赵祯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案上的香炉,却见上头的檀香,的确已经燃尽了一大半。

    外头的这些宰执大臣们,都是科举出身,拟定制书对于他们来说,更是做熟了的事。

    遗制虽然紧要,但过去这般时间还未呈上,的确是有些不寻常。

    看来,刘娥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才派了人前去询问。

    面对刘娥的询问,雷允恭拱手行礼,随后道。

    “回圣人,臣去探问过了,诸位宰执拟制时,对其中有些地方生了分歧,丁相公和王参政争执了起来,所以才耽搁了些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争执?”

    刘娥秀眉微蹙,似乎是想到了什么,口气当中隐隐带着一丝不满。

    但也只是片刻,她的脸色就平静下来,坐直了身子,吩咐道。

    “仔细说来!”

    和刘娥一样,听到雷允恭说外头的宰执大臣们起了争执,赵祯心中也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遗诏而已,无非就是把皇帝临终前说的这些话,用雅训哀婉的措辞写好,最多就是加一些赞颂生前功绩的话进去罢了。

    这有什么可争执的吗?

    然而事实偏偏就是如此……

    得了吩咐之后,雷允恭很快便开口,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,而赵祯也在他的叙述当中,慢慢将殿庐中发生的事情还原了出来。

    且说一众宰执大臣送走了皇后和太子之后,便一同来到殿旁的小屋当中草拟制书。

    唐制,中书省负责草制,门下省负责审核,尚书省负责承旨施行。

    入宋以后,三省虚置,中枢机构转移到中书门下,也即唐时的政事堂,这种情况下,草制之事一般情况下由翰林学士负责。

    但是,遗诏和普通的制书不同。

    因先帝已逝,新帝未立,所以皇权处于暂时性的空缺当中,无法像普通制书拟定的过程当中以皇权予以核准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对于制书内容的书写,自然要慎之又慎,由宰执大臣亲自进行,是最合适的。

    当然,具体由谁来执笔,也并不是随意而定的事。

    首先,枢密使和枢密副使负责军政,肯定是没有资格上手的,又因宰相一般负责最终的审核,所以,也不宜亲自执笔。

    所以,书写制书的责任,就落在了两个参知政事任中正和王曾的身上。

    草制之事,寻常时候算是一种权力,但是,在这种场合下,其实更多的是压力。

    要知道,遗诏上书写的每一句话,都需要所有宰执大臣达成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